中长期信贷量增价降 基础设施建设提挡加速

最新信息

中长期信贷量增价降 基础设施建设提挡加速
2023-10-26 07:28:00
促基建、稳增长、强信心。今年以来,我国基础设施投资增势较好,对经济增长发挥着稳固支撑作用。国家统计局近期发布的数据显示,今年1至9月,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.1%,其中,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6.2%。
  总量增、价格降、放长线,银行以中长期贷款全力满足基建项目的资金需求。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,截至9月末,基础设施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5.1%,比各项贷款增速高4.2个百分点,为基建投资注入“源头活水”。增发万亿国债,也将为基建投资争取增量资金,更好发挥金融财政政策的乘数效应。
  护航基建项目开工提速
  保开工、赶进度,重大项目建设多点开花。以水利工程建设为例,今年1至9月,全国水利建设完成投资8601亿元,创历史同期最高纪录。
  在重大项目开工建设的带动下,基建投资持续稳固发挥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。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,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补短板投资较快增长,大项目对投资增长贡献率比前8个月提高10.8个百分点。
  项目上马后,需要市场资金及时补位。上海证券报记者了解到,基础设施项目往往投资规模大、建设周期长,需要长期、大额、低成本的资金与之匹配。今年以来,银行的中长期信贷资金不仅为项目积极托底,还通过延长贷款期限、降低贷款利率,推动项目实际融资成本稳中有降。
  政策性金融机构是基建投资的主力。例如,今年1至9月,国家开发银行向城市基础设施领域发放贷款超过3400亿元,为城市交通、防洪排涝、污水和垃圾收集处理、管廊管网、城市有机更新等城市市政及公共设施建设、改造和智慧化升级等提供了有力支持。
  国有大行充分发挥“头雁”作用。例如,农业银行已累计向南水北调东线和中线工程、引江济淮工程、引汉济渭工程等重大水利工程投放贷款超400亿元。截至8月末,农业银行农田水利贷款余额超1000亿元。
  基建贷款有望保持高增
  金融工具“四两拨千斤”,此前部署的7399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资金已全部投放完毕,力促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。截至三季度末,农发行接续支持重大专项任务,基础设施基金支付率达到79%,去年以来累计向基金投资项目配套融资823亿元。
  回望2022年,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的带动下,政策性银行贷款实现较快增长。今年在尚未出台接续政策的情况下,市场较为关注政策性银行贷款能否保持高增。从农业发展银行近日召开的三季度业务经营分析会来看,该行前三季度累放贷款2.14万亿元,增速达到12.1%。同时该行表示四季度将全力做好年度任务收官工作,严格按照年度贷款计划安排信贷投放。
  “今年我们靠前发力、全力投放,在三季度就已完成全年信贷投放计划,预计贷款能够实现同比多增。”一名政策性银行分行人士告诉记者。
  不同于传统的“铁公机”,新老基建正在轮番上阵,保障性住房建设、城中村改造、“平急两用”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也是重点发力方向。以“平急两用”公共基础设施为例,各地正在加快推进相关进程,例如杭州9月发布了首批项目清单,项目投资额超400亿元,计划于2024年开工建设;武汉10月推出首批“平急两用”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推介会,推介项目总投资162.5亿元。
  随着基础设施重点领域建设按下“加速键”,记者了解到,银行正在积极做好相关信贷支持的前期准备,中国人民银行正在制定相关金融配套政策,研究提供中长期低成本资金支持。
  金融财政政策协同发力
  基础设施的稳步推进得益于多路资金的持续“输血”,近期对于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加量实施的呼声渐起。中诚信国际研究院副院长袁海霞表示,考虑到地方财力紧、基建支出承压,政策性金融工具可为专项债项目搭桥且撬动倍数更高,因此继续扩容仍有必要。
  金融与财政政策的协同有助于放大政策效果、形成乘数效应。除了专项债提前下达、靠前发力,刚刚批准增发的万亿国债,也为基础设施建设争取了增量资金。中金公司认为,增发万亿国债主要用于投资建设,有望填补财政自有资金不足对基建的支撑。除了增量资金,基建项目审批机制有望加强协同,基建实物量或加速形成。
  在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看来,当前投资增速“明弱实强”,远高于去年同期水平。近期基建投资增速下行势头已明显缓解,预计四季度增速有望企稳乃至小幅上行。
  展望四季度,中银研究院表示,前期出台的一系列稳增长政策继续显效,根据形势变化有针对性的储备性政策有望及时出台实施,基建投资有望提速,经济内生增长动力将有所增强。
(文章来源:上海证券报)
免责申明: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,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。

中长期信贷量增价降 基础设施建设提挡加速

sitemap.xml sitemap2.xml sitemap3.xml sitemap4.xml